∞ 创新败给了实用性 iPhone Air销量仅苹果预期三分之一
11月23日,据《金融时报》报道,作为苹果多年来对其智能手机设计进行的最大改动,iPhone Air的销量一直低于预期,因为消费者选择了性价比更高、配置更好的产品。

iPhone Air
经过了多年的“挤牙膏式”设计调整后,苹果在9月发布了超薄机型iPhone Air。但早期销售数据显示,该手机相对较高的价格,以及为实现5.64毫米厚度在摄像头和扬声器上做出的妥协,导致消费者选择了其他机型。
销量仅预期三分之一
“苹果原本对iPhone Air抱有更高期待,但没有达到预期。”知名研究公司IDC的高级研究总监纳比拉·波帕尔(Nabila Popal)表示。
IDC通过检查苹果供应链来追踪iPhone销量。该机构发现,在iPhone Air的销量仅达到苹果最高预期的大约三分之一后,苹果在该手机上市仅几周的情况下就将其生产计划削减了一半。
目前,苹果正在寻求新的方式来提振iPhone销量。近年来,iPhone销量增长乏力,但在截至9月的财年仍为苹果带来了2090亿美元收入,约占该公司总营收的一半。

iPhone占苹果总营收一半
不过,与iPhone Air同时发布的iPhone 17系列其他机型销售强劲。苹果预计,这些机型的销售将推动创纪录的假日季度业绩,远超华尔街的预期。
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估计,苹果在2025年下半年可能生产9000万部新机型,比推出前预期多出600万部。但是,这一良好态势“在一定程度上被iPhone Air的相对销售疲软所抵消”。
创新不敌实用性
尽管iPhone Air在9月发布时引发了大量关注,但市场销量仍不及预期。根据网络数据平台Similarweb的数据,iPhone Air的产品页面在当月吸引了100万次浏览,推动今年与iPhone发布相关的总线上浏览量达到740万次,比去年同期产品高出28%。
然而,Similarweb发现,iPhone Air的转化率比其他机型低约三分之一,也就是说它的在线关注并没有转化为相应的销售量。
“它确实引起了关注……显示产品创新仍然存在,”研究公司Futurum Group CEO丹·纽曼(Dan Newman)表示,“但对很多人来说,Pro机型更好的摄像头和电池续航功能,明显超过了Air超薄机身的吸引力。”
研究公司Forrester的分析师指出,Air的定价处于一个“尴尬的价格区间”,离iPhone 17的高端机型太近,而离基础机型又太远,导致市场反应冷淡。
iPhone Air的零售价为999美元,仅比iPhone Pro便宜100美元,远高于iPhone 17基础款的799美元售价。

iPhone Air
为实现iPhone Air机型的纤薄设计,苹果将其扬声器从常规的双扬声器缩减为单扬声器,并采用了不支持超广角与长焦镜头的后置摄像头方案。
苹果宣称,尽管电池体积缩小,iPhone Air仍能支持全天续航,但同步推出了可选配的外接电池包作为补充解决方案。
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埃里克·伍德林(Erik Woodring)指出,此次iPhone Air的发布令人联想到2008年MacBook Air的境遇。当时,消费者经过数年才逐渐接受这款产品,而且是在苹果实施降价及性能优化之后。
中国市场销量不佳
在中国市场,消费者同样更青睐其他机型。眼下,苹果正试图在中国收复被本土竞争对手夺走的失地。本月初,杰富瑞分析师引用苹果新手机在中国交付等待时间指出,iPhone Air“依然是17系列中销量最差的机型”。
相关数据表明,消费者并未盲目追随业界推崇轻薄智能手机的潮流。iPhone Air也被视为苹果明年将推出的折叠屏手机的前奏,而竞争对手华为和三星早已推出了可折叠产品。
美国银行分析师瓦姆西·莫汉(Wamsi Mohan)表示:“Air是一款功能受限的手机,我们认为这是为折叠屏手机进行的试水。”不过他预计,苹果未来折叠屏手机的定价将处于iPhone产品线的最高位。
截至发稿,苹果不予置评。
∞ 3D打印钛金属壳 苹果新工艺不只是改变手表
不知不觉间,苹果又做了一件大事。前段时间,苹果主动“揭秘”,指其在 Apple Watch Ultra 3 等钛金属框架的产品上,采用了全新的“钛金属打印”工艺,甚至久违地为这一工艺推出了专门的宣传视频。

图片来源:雷科技
单从这项宣传的“直接影响”来看,这次工艺升级看似有些“失败”,毕竟绝大多数 Apple Watch Ultra 用户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苹果更换了新的制造工艺,更不用说体验到工艺升级背后的“技术提升了”。
但在小雷看来,这种“用户看不出差别”的工艺改进,恰恰证明了苹果钛金属打印工艺的成功——能用更低的制造成本、维持相同的产品性能,同时良品率翻倍,原料浪费也直线减少,相信有过机械加工经验的朋友,都能理解这是多么巨大的成就。
那么,这项被称之为“3D 打印”的钛金属制造工艺,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和市面上的3D打印截然不同
如果把苹果这次宣传的“钛金属打印”放到整个 3D 打印体系里去看,它确实属于增材制造的一类,但这和大众理解的 3D 打印与苹果采用的技术完全不是同一种工具。
一般来说,常见的 3D 打印技术有两种:热材料挤出打印(FDM)和光固化打印(SLA)。这两种打印技术非常好区分:前者的耗材是一卷卷的“塑料”条(比如 PLA),通过“加热耗材-冷却耗材”来固化;后者的耗材是特殊的光敏树脂液,光头在特定位置用特定波长的光(通常为 UV)照射固化,从而一层层堆叠出模型来。

图片来源:Formlabs
和 FDM 方案相比,光固化的优势很明显——SLA 方案“拉”出来的模型细节保留远超 FDM 工艺。但无论它的成型质量看起来多么“像金属”,光固化模型终究是一种聚合物结构,在强度、抗高温、抗腐蚀方面都有天然的短板。它可以测试造型、验证装配,无法用于制造手机、手表外壳。
说回苹果,苹果这次使用的激光金属熔融工艺(SLM),虽然看起来和光固化有点像,但核心技术大有不同:

图片来源:Apple
激光金属熔融工艺的核心在于让金属粉末在激光能量下熔融、堆叠成型。和 SLA 相比,SLM 的原料不是树脂液,而是数十微米级的钛金属粉末;能量也不是紫外线,而是多台高能激光器;最终产物更不是塑料模型,而是可以进行加工的金属结构体。
根据苹果的介绍,他们限制了钛粉原料的直径,确保打印时将每一层厚度控制在 60 微米;多激光阵列同时打印的方式,也让钛粉原料更能形成连续致密的金属组织。
尽管如此,金属增材制造的“打印”只是开端。打印出来的钛结构件内部仍然存在少量孔隙和应力,需要通过热等静压进行致密化处理,使内部组织接近锻件;表面也难以一次成型,离不开后续的 CNC 精加工和抛光。
激光金属熔融工艺开启“钛金”时代?
从苹果的流程来看,激光金属熔融工艺并不是一个“打印完就能用”的技术,成型后的钛结构件依然要经历热等静压、CNC 精加工、抛光等流程。那既然激光金属熔融工艺如此复杂,为什么苹果还要直接用于生产呢?(据苹果介绍,今年所有 Apple Watch Ultra 3 和钛壳 S11 表壳均采用 3D 打印工艺制造)
原因其实很简单,激光金属熔融工艺可以显著降低生产过程的材料浪费,同时提高良品率。
传统的钛加工依赖锻件成形,必须从远大于成品的坯料开始削减。而钛金属本身难切削、导热差,一旦结构复杂,加工的良品率就会“跳水”。事实上,采用钛金属的数码产品之所以昂贵,其不可控的加工成本就占据了大头。

图片来源:Apple
而激光金属熔融工艺就没有这样的问题:不像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那样需要一个中间阶段,激光金属熔融在打印阶段便完成了大部分体积的成型,材料利用率大幅提高。按苹果给出的数字,激光金属熔融技术能节约 50% 的原材料——“这意味着你现在可以用此前一块表所需的材料制造出两块表了”。据 Apple 估算,得益于这一新工艺,仅在今年就节约了超过 400 吨的钛原料。
除了节省原料,激光金属熔融技术也能显著提升钛件的加工良品率。由于主要结构已在打印阶段完成,后续 CNC 只需要负责精度与表面质量,而不再承担大规模去料,因此加工风险也随之下降。
此外,激光金属熔融技术还带来了传统工艺无法想象的设计自由度。

图片来源:Apple
以苹果此次着重介绍的 Apple Watch Ultra 3 为例,复杂曲面在 CNC 体系中加工难度极大,必要时还需要多次换刀;智能手表的超小体积也限制了内部加工的刀路,必要时还需要定制刀头。但激光金属熔融的加入,从工程角度上取消了设计的条条框框,让那些因加工精度、成本而无法实现的特殊结构走向现实。
也正因如此,在雷科技看来,如果中国智能手机行业还希望在材质上跟进由苹果掀起的“钛金时代”,而不仅仅是停留在“钛色”配色,必须跟进激光金属熔融工艺或激光烧结工艺,用全新的方式处理全新的材料。
国产手机用得上激光金属熔融工艺吗?
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,既然这是“钛时代”的关键工艺,那为什么国产手机品牌不早点跟进呢?
要说国产品牌有没有能力做激光金属熔融工艺,答案当然是肯定的。说到底,激光金属熔融工艺也是金属增材制造的一种,而国内增材制造产业链极为完整:从钛粉雾化设备到激光金属熔融成型机,再到后续的五轴 CNC、自动检测,整个加工环节都具备规模化生产的能力。换句话说,国产厂商完全具备做激光金属熔融钛中框的“工业基础”,不存在技术门槛。
对国产品牌来说,激光金属熔融工艺真正的难点在量产体系,而不是技术本身。
对苹果来说,一款智能手表卖几千万台根本不在话下;但和苹果一年不超过 5 款手机的产品节奏相比,Android旗舰机更新快、SKU 多、代工分散,能用激光金属熔融工艺的产品也相当有限。如果排产不足,制造成本必然失控,制造性价比还不如锻造甚至是 CNC 加工来得划算。

图片来源:小米
其次,Android旗舰手机内部的“资源竞争”极为激烈,影像、转轴、电池快充……每项功能都在抢预算,相比能直接改变体验的升级,钛中框的价值相当有限。不可否认的是,激光金属熔融工艺除了可以用来打印钛中框,也可以用来制造折叠屏手机的转轴关键部件。但转轴部件的产量,对分摊激光金属熔融工艺的成本依旧杯水车薪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激光金属熔融工艺,对立志要冲击高端市场的国产手机品牌来说,同样也是一条值得发展的技术路线。毕竟激光金属熔融工艺没有锻造、CNC 加工的局限性,通用性更强,既能做手表外壳、镜头饰圈,也能做屏幕转轴甚至更大体积的部件。在雷科技看来,对国产品牌来说,激光金属熔融工艺并非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苹果要将机身材质革命引向何方?
我们说回苹果,尽管苹果最新一季的 iPhone 中,只有 iPhone Air 这个“非常设型号”还保留着钛金属中框。甚至 iPhone Air 沿用钛金属中框,全因这款手机是 iPhone 16 同期立项的产品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苹果对钛金属中框、或者说对钛金属的追求,绝对不会止步于 iPhone Air。
大家都清楚,Apple Watch、iPad 这类“周边产品”,一直都是苹果的“试验田”,是 iPhone 未来新技术的“真机测试”。即使从工程的角度看,未来的“折叠屏 iPhone”,也必然会用钛金属来保证机身与转轴的强度。

图片来源:雷科技
基于这一角度,再结合激光金属熔融工艺的特点,雷科技认为,钛金属在苹果内部还有更多的应用;但和钛金属中框这种更利于宣传的用法相比,未来的钛金属可能更强调实用意义。比如搭配回收铝外壳,在转轴、边框中部、USB-C 等特定位置打造钛结构件,为整体结构补强、或者用于制造传统工艺难以加工的特殊部件。
至于到那时候,钛中框还会不会再次流行?小雷没法这么早下结论。就个人来说,我对不锈钢、钛金属等高强度材料边框一直都喜爱有加;在 iPhone 17 Pro 改用铝合金后,我也直接指出过“铝框不如钛框高端和耐用”。
但如果在钛件的结构补强下,铝合金中框也能像钛框那样耐用,那至少对大多数理性消费者来说,“铝钛之争”将不再重要。
∞ 东风eπ008倒车时突发全车断电 客服称电量低于20%有几率出现
据博主“拜托了老司机”爆料,一位东风eπ008车主向其反馈称,自己的车在倒车时,出现全车断电的状况。车主提供的行车记录仪显示,11月2日晚间,车辆在倒车途中,突然出现全车断电的情况,不仅车内外灯光全部关闭,车辆的动力也丢失,整车跟熄火了一样。直到等了2、3秒钟,车辆才重新恢复供电。
“如果这要是高速上,别说停3秒了,停1秒都可能要命。”
车主在APP上向官方客服咨询此事,对方称,车辆的电量低于20%的话,有一定几率会出现这种情况。
车主介绍,他也去东风奕派的门店检查了车辆,维保人员称车辆都是正常的,电池也没有问题。他们还称,你以后用车,尽量不要让电池低于20%。
博主对此表示,你这是一台电动车,按照东风奕派的说法,不可能不让你用20%以下的电量吧。再说你买车付了100%的全款,只能用80%电量的话,我八折付你钱行吗?
此外,车主透露,店面方面咬定是有一定几率才会出现这种情况,也可能是蓝牙钥匙信号丢失导致的电力中断。
“下次如果还出现这种问题,第一时间联系他们,他们会给我处理。”但车主称,如果我下次在高速上,我人都已经没了。
“我当时买这个车,是听我老婆说,这车空间什么都好。我之前上一台也是电车,从来没遇到这种问题。”
经过博主与厂商的协调,厂商那边排出技术援助工程师,在车辆上安装数据采集器,故障依旧在排查中。

∞ 又一智驾公司倒下 毫末智行被曝原地解散 下周全员不上班
知情人士爆料,由长城控股,高瓴,高通等投资的智驾公司毫末智行22日下午突然通知,员工24日(周一)起不用到岗上班,该事项为HR传达,目前赔偿机制等后续安排不明。
据了解,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,由长城汽车技术中心辅助驾驶前瞻分部独立孵化而来。
从股权控制来看,目前长城汽车的大股东是保定长城控股集团。毫末智行的核心业务聚焦于两个领域:乘用车辅助驾驶、末端物流低速无人驾驶。
作为中国首个实现自动驾驶技术量产的企业,其业务涵盖乘用车智能辅助驾驶、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及智能硬件三大领域,曾获美团、高瓴等资本投资,上榜《胡润全球独角兽榜》,巅峰时期员工过千人。
不过,在商业化场景落地上,近些年毫末智行明显落后,与同行相比差距较大。
此前报道显示,今年5月份时,在乘用车辅助驾驶业务,毫末智行仅有现代汽车两款车型项目,主要提供记忆行车与泊车等功能,且功能开发进度缓慢。
虽然长城汽车作为毫末智行的大股东,但在智驾方面,长城汽车并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而是不断向元戎启行等供应商倾斜,这也导致毫末智行处境愈发艰难。
此外,今年早些时间,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已提出离职,去向未明;技术副总裁艾锐、产品副总裁蔡娜等高管也已在今年4月离开公司。

∞ 西贝再现排队现象 年内将新开8家门店 平均涨薪500元
西贝9月的舆论风暴似乎过去了?昨日,西贝南京砂之船店开业,门店午餐出现排队情况,就餐顾客表示排了将近1小时。同时,该店的菜品降价幅度也明显,其中招牌牛大骨降价21元、烤羊排降价10元、西贝面筋降价7元。

有记者实地采访发现,通过明档看到后厨员工串羊肉串、包饺子、炖牛肉等现制动作。
该店长表示,近期西贝全国门店产品降价调改,门店近40道产品降价,幅度在5%-20%不等。
同时,近期西贝内部福利也有较大幅度提升,除了媒体报道的500元涨薪外,各类奖金还有“大几百”。
根据此前西贝公关部回应,西贝年内将新开8家门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