∞ 阿里巴巴公布26财年一季度业绩:营收增长10%,AI收入三位数增长
8月29日,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,整体表现超出市场预期。剔除已出售业务影响后,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%,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6%,显示出其在AI+云和消费两大战略领域的投入正在产生实质性收益。
财报显示,阿里云业务表现尤为亮眼,收入同比增长26%,创下近三年来最高增速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,成为驱动云业务增长的核心动力。本季度阿里在AI+云领域的资本支出达到386亿元,同比激增220%,体现了公司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定投入。
在消费业务方面,阿里巴巴的即时零售策略取得突破性进展。8月前三周,即时零售业务带动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%,中国电商集团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和日订单量均创历史新高。这一成果得益于今年4月底上线的即时零售业务和7月宣布的500亿元消费领域投资。
从技术布局来看,阿里巴巴已构建起从AI算力、云平台、AI模型到开源生态的全栈技术体系。近期通义AI大模型在多个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,包括基础模型、编程模型、推理模型等多个方向均获得全球开源领域领先地位。
业务整合方面,淘天集团、饿了么与飞猪完成战略整合,组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,88VIP会员数保持双位数增长,突破5300万。这一平台融合策略产生了明显的协同效应,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%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核心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,阿里巴巴多个业务板块的运营效率持续改善。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9%,接近实现盈亏平衡;盒马、高德、虎鲸文娱、阿里健康等业务的经营表现均呈现向好趋势。
从战略投入时间线看,阿里巴巴今年2月底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,本季度的强劲业绩验证了这一战略布局的前瞻性。随着AI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度渗透和即时零售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,阿里巴巴在AI+云和大消费两大赛道的领先优势正在转化为实际的业绩增长。
∞ 刘强东现身宿迁老家 或将参与苏超应援
8月29日,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出现在其老家宿迁,引发网友关注。多名网友猜测刘强东此次回乡可能是为了观看即将于8月30日举行的苏超宿迁VS淮安市的比赛。此前,在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,刘强东曾表示会去看苏超比赛,并强调“去,必须去!”。
网友分享的图片显示,刘强东面带微笑,与家乡人亲切打招呼,看起来心情愉快,未受淘宝在外卖领域竞争影响。
刘强东此次回乡正值京东成为“苏超”官方战略合作伙伴之际。6月13日,京东与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,正式成为苏超的官方战略合作伙伴。宿迁队已经挂上了京东的广告横幅,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许冉也在场,显示京东对此次比赛的重视。作为宿迁队的顶级战略合作伙伴,京东预计将在苏超应援队列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∞ 华尔街警示英伟达 “不可避免的” 增速放缓即将来临
在第二季度,科技巨头(Big Tech)对人工智能的巨额投资继续推动英伟达(NVIDIA,股票代码 NVDA)数据中心业务快速增长,但华尔街已开始警示该业务存在增速放缓风险,并关注这一趋势对这家 AI 芯片制造商的影响。
英伟达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的季度文件中表示,在截至 7 月 27 日的三个月里,其数据中心业务营收总计 410 亿美元(略低于华尔街预期),其中大型云服务提供商贡献了约一半的营收。
数据中心业务是英伟达最大的营收来源。该业务向云服务提供商销售 AI 芯片及服务器,这些提供商将英伟达的 AI 图形处理器(GPU)和服务器部署在数据中心,为 OpenAI 的 ChatGPT 等人工智能软件远程提供算力支持。
第二季度,科技巨头在英伟达营收中的占比高于上一季度及去年同期。英伟达称,第一季度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在其数据中心营收中的占比 “略低于 50%”;而根据公司文件,去年这类客户在该业务营收中的占比处于 45% 左右的区间。
科技巨头中的头部企业是推动这一支出的核心力量。彭博社最新估算显示,按年化计算,微软(MSFT)、元宇宙平台公司(META)、亚马逊(AMZN)和Google母公司字母表(Alphabet,股票代码 GOOGL、GOOG)合计贡献了英伟达超 41% 的营收。
这些公司已大幅增加对 AI 的投资,并在最新季度财报中上调了资本支出预期。这四家企业计划在 2025 财年累计投入 3640 亿美元。
而英伟达的风险也正源于此。
斯提夫尔(Stifel)分析师鲁本・罗伊(Ruben Roy)在给雅虎财经(Yahoo Finance)的邮件中表示,英伟达 “最大的风险” 在于科技巨头暂停资本支出,“尽管从各类供应链调研情况来看,我们认为 2026 年之前这种情况不会发生,但这一风险本身是不可避免的”。
威廉・布莱尔(William Blair)分析师塞巴斯蒂安・纳吉(Sebastien Naji)也向雅虎财经指出,AI 支出的任何放缓都将给英伟达带来 “重大风险”,但他补充道,“多数指标显示,未来几年 AI 投资仍将保持强劲增长”。
DA 戴维森(DA Davidson)分析师吉尔・卢里亚(Gil Luria)表示:“只要云服务提供商的客户愿意租用算力,这些提供商就会继续投资。”
他补充道:“如果算力需求减弱,他们可能会放缓支出,但目前这种情况尚未发生。” 不过卢里亚也承认,截至目前,科技巨头的客户在 AI 投资上几乎没有产生回报,甚至处于亏损状态。
近几周,关于 AI 支出可能减弱的担忧日益加剧:麻省理工学院(MIT)一份报告显示,95% 的企业未从生成式 AI 中获得回报;此外,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・奥特曼(Sam Altman)称当前存在 “AI 泡沫”。这些消息在上周引发科技股短暂抛售,进而加剧了市场担忧 —— 科技巨头可能会减少对 AI 基础设施(包括芯片和服务器)的支出,这将对英伟达造成冲击。
就英伟达自身而言,该公司表示其 AI 芯片正面临 “全球需求飙升” 的局面,最新的 Blackwell Ultra GB300 服务器将于 2025 年下半年全面上市。
8 月 27 日(周三)晚间,在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,英伟达 CEO 黄仁勋(Jensen Huang)表示:“我们正看到市场对 AI 的关注度和需求都达到了极高水平。”
∞ 七夕送礼卷疯了 迷你Labubu开售:提货排长队,黄牛去哪了?
“刚好今天七夕,提前领了,晚上给女朋友个惊喜”,赶在七夕节前夜,泡泡玛特迷你Labubu开售。《BUG》栏目走访发现,在泡泡玛特位于北京中关村领展广场的全国首店内,今日早上10点商城大门初开,店内便排起了提货长队,至中午12:00左右,到店人员持续剧增,排队提货也达到了数十人。
由于目前线下门店只做“迷你Labubu”展示和提货,用户只能通过线上购买,现场并未出现“黄牛加价”和顾客“哄抢”现象。
不过,今日资本市场对于“迷你Labubu”的发售并无明显反映。截至今日收盘,泡泡玛特股价报322.40港元/股,跌0.62%。
提货队伍排长龙,未现黄牛“加价潮”
在泡泡玛特全国首店内,泡泡玛特为取货用户专门开通了取货通道,现场多位安保人员不时提醒道:“提货得到这里排队,大家来这里排队。”一位安保人员对《BUG》栏目透露,他们是昨晚收到通知,“被安排到这里维护秩序”。
上午10:00,在《BUG》栏目探访停留的约30分钟内,不断有提货人员加入提货的排队长龙,也有人提着新买到的“迷你版Labubu”离开。
在与《BUG》栏目沟通中,一位刚提完货的男士兴奋地说:“家里3个人用手机抢,一分钟不到就没货了,只有我抢到了,刚好今天七夕,提前领了,晚上给女朋友个惊喜。”
现场还有一些前来观看实物的顾客,一位男子表示:“自己刚从国外回来,听说有新品,就特地来看一看,可惜也买不到。”
《BUG》栏目注意到,虽然到店提货的人员不少,但在该门店附近,并未出现黄牛加价的现象,也无用户“哄抢”的热闹景象。有门店人员直言,“‘迷你版Labubu’目前只做线上发售,线下只供提货和展示,不提供线下销售,因此不会有哄抢。”
三方平台卖爆,王宁、黄牛乐开花了
其实在昨日,“迷你Labubu”开售一分钟即全网售罄。《BUG》栏目统计发现,目前,淘宝泡泡玛特官方旗舰店销量已超30万单,京东商城官方旗舰销量也已售出超3万单,其他渠道销量较小或未公开显示未统计。据“迷你Labubu”官方售价79元-1106元计算,此次“迷你Labubu”发布,仅京东、淘宝两平台最低销售额便达2607万元,最高或超3.64亿元。
在泡泡玛特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,王宁曾拿出一个迷你版Labubu,并介绍道:“我们这周就要发布mini版Labubu,以前可能这个Labubu大家是挂在包上,现在(可能)从下周开始大家甚至可以挂在手机上等等这些,我觉得它的场景会更多,我相信应该是一个非常非常受欢迎的超级爆款。”。
在介绍这款新品时,王宁不经意间露出“忍俊不禁”的喜悦表情,被镜头捕捉到并流传至网上,这一表情也一度被大量网友调侃:“想着源源不断的钱,他笑死了。”而今,迷你Labubu发售即售罄,短短60秒间泡泡玛特公司入账数千万甚至超3亿元,王宁的嘴或许更加笑得合不拢了。
《BUG》栏目还发现,在闲鱼第三方平台上,一些倒卖“迷你Labubu”的商家或者黄牛,也在这一轮发售中尝到了甜头。在闲鱼第三方平台上,一组mini版LABUBU价格最高已经加价至2500元。此外,在淘宝上,一些非泡泡玛特官方商家也挂出了迷你版Labubu的链接,单个“迷你Labubu”售价较官方售价上浮30元到50元不等,销量最多的显示已经售出超1000单。
据泡泡玛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:“门店会在每周四定期公布到货情况,并在用户群和官网上更新到货通知,抢不到货的用户可定期关注泡泡玛特官方小程序。”
据泡泡玛特2025年半年报,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.8亿元,同比增长204.4%;经调整净利润47.1亿元,同比增长362.8%。其中,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贡献突出,在半年实现48.1亿元营收,占泡泡玛特总营收的34.7%,而在此之前2023年、2024全年,该系列的营收只达到了3.68亿元、30.4亿元。
从此前的大型Labubu爆火,到如今迷你Labubu发布,王宁和泡泡玛特显然还希望从这头现金牛中挤出更多收入。
不过,今日资本市场对于“迷你Labubu”的发售并无明显反映。截至今日收盘,泡泡玛特股价报322.40港元/股,跌0.62%。或许,对于王宁和泡泡玛特而言,Labubu爆火之后,如何找到下一个Labubu,才是其接下来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。
文 丨 《BUG》栏目 周文猛
∞ 马斯克首个编码模型上线 编程飙进Top5 9位华人天团爆肝打造
马斯克画的饼,终于兑现了!一大早,xAI正式上线首个编码模型——Grok Code Fast 1,一款兼具速度、高性价比的推理模型。经过微调,Grok Code在编码性能上表现非常惊艳。
在SWE-bench Verified基准测试中,Grok Code拿下70.8%高分,仅次于Codex-1、Claude 4 Opus。
在编码LiveCode Bench中,它拿下了62%高分;数学IOI得分4.3%。
可以说,Grok Code编程实打实的强,有开发者测试,仅用几次提示直出一个网页。
甚至,有人仅用一天时间,就打造出了战斗模拟器游戏原型,编码速度极快。
值得一提的是,Grok Code是所有编码模型中,成本最低的那个。
输入价格:0.20美元/百万token;输出价格:1.5美元/百万token;缓存输入:0.02美元/百万token。
目前,Grok Code已在Cursor、Windsurf等各大编码平台上线,限时免费使用7天。
Grok编程冲进前五,狂飚速
xAI从零打造的Grok Code Fast 1,专门面向更轻盈、更敏捷的编程场景,主打一个“快速响应”。
就看它直出代码的速度,就知道有多快了。
而且,网友实测Grok Code要比GPT-5速度快五倍。
能做到如此神速,一定离不开Grok Code背后技术架构的创新。
为此,他们设计了一款全新的模型架构,在训练阶段,精心构建了一个高度聚焦于编程领域的语料库。
在后训练阶段,他们还筛选了高质量的数据集,涵盖真实世界中的Pull Request和实际编码任务。
最关键的是,xAI在推理、训练流程中做了一系列创新,直接拉满运行速度,让体验原地起飞。
你可能连CoT的第一段文字都还没读完,Grok Code已经在后台狂调数十个工具了。
此外,xAI还针对提示词做了缓存优化,在协作编程时,缓存命中率稳定超过 90%。
在软件工程的基准测试中,Grok Code一举拿下了 70.8%的高分。
在ToyBench上,Grok Code位居第五,仅次于 GPT-5、Claude Opus 4、Gemini 2.5 Pro和DeepSeek Reasoner。
与此同时,在打造Grok Code的过程中,xAI还通过真实用户的评价不断优化模型,让其更贴合日常开发场景。
全能程序员,改bug直出网页
Grok Code Fast 1具备出色的全栈开发能力,尤其擅长TypeScript、Python、Java、Rust、C++和Go。
无论是从零构建项目、深入回答代码库问题,还是精确修复复杂bug,都可轻松应对,而且只需最少的监督。
有开发者用Grok Code开发了一款网页应用,它能快速生成设计草图。
测试中,性能从最佳时的60-80 tps,提升到了220-250 tps。
网友认为,Grok Code的一次性输出的代码量最丰富,在如下星舰模拟演示中,效果着实令人惊艳。
Grok Code Fast 1在遵循指令方面,表现非常出色。
Shubham Saboo认为它的性能可以媲美Claude Sonnet 4和GPT-5 ,但价格几乎低10倍。
更震撼的是,有人直接给出一句话,就用Grok Code和Cursor中cursor rules,瞬间搞定了整个后端。
有人使用Grok Code修复失败的单元测试,它可以自动生成修复方案并给出可运行的patch。
华人团队占多半,清北校友在列
或许你还不知道,在xAI打造Grok Code模型的员工,这次还有一个特殊福利——
去SpaceX星舰基地,去看现场发射。
xAI华人研究员骆梁宸,晒出了自己在星舰基地的大片。
话又说回来,这次Grok Code能够顺利诞生,是xAI全团队的努力数月的结晶。
另一位研究员Mohit Reddy透露,几个月前,这个项目还仅有两人,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人才济济的小团队。
他特别点出了一些重点参与Grok Code的研究人员,其中华人学者占了半壁江山。
Liangchen Luo(骆梁宸)
骆梁宸在xAI公司从事机器思维与学习算法的研发工作。主导创建了Grok Code项目并从0搭建其完整体系,同时作为核心研发人员,参与了Grok 3 Think、Grok 4两大系统的开发建设。
他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。
Zihang Dai(戴子航)
前Google大脑研究员,毕业于清华和CMU。此前,他还在百度美国分公司和蒙特利尔大学的MILA进行过研究实习。
Ziniu Hu
Ziniu Hu目前在xAI专注于强化大语言模型,包括Grok Code Fast 1、Grok 3-mini推理API、Grok 3及Grok 2等研究。
他本科毕业于北大计算机系,在UCLA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,并在加州理工学院CMS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。
Yongchao Zhou
Yongchao Zhou就职于xAI,在多伦多大学分别获得了机器学习学士学位和计算机博士学位。
Jiayi Pan(潘家怡)
潘家怡从伯克利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中休假后,加入了xAI,参与了Grok 4研发。
Evan Wang
Evan Wang在xAI任后训练团队技术研究员,曾获得了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,和马里兰大学学士学位。
Honghua Zhang(张宏华)
张宏华在xAI参与模型后训练研究,本科毕业于UCLA,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双学位。
同时,他亦获得了UCLA计算机科学系的博士学位。
Eric Jiang
Rui Hou
Rui Hou在xAI专注于推理与智能体方向研究,曾获得同济大学学士学位,密歇根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。
可以看到,特别感谢11人中,9人都是华人学者,规模壮观。
提示工程指南
对于开发者来说,grok-code-fast-1是一款轻量级的智能体模型,为了帮助程序员高效地完成日常编码任务,xAI总结了一些提示词编写指南。
提供必要的上下文
大多数编程工具会自动获取上下文信息,但很多时候,我们需要主动选择自己希望用作上下文的具体代码会更高效。
因此,为让grok-code-fast-1聚焦目标任务,建议明确提供相关的文件路径、项目结构或依赖信息。
❌ 不推荐的无上下文提示词:
=改进错误处理逻辑
✅ 推荐的带上下文提示词:
我的错误码都定义在@errors.ts文件中,你可以参考它,在我写SQL查询的@sql.ts文件中补充合适的错误处理和错误码吗?
明确你的目标和需求
清楚地说明你希望grok-code-fast-1实现什么目标、解决什么问题,越具体,效果越好。模糊不清的提示词,往往会导致结果不理想。
❌ 模糊提示词例子:
创建一个食物追踪器
✅ 详细提示词例子:
创建一个食物追踪器,能显示每天的卡路里摄入量,按不同营养成分分类;我输入食物后,需要能看到总览视图,也能分析摄入趋势。
持续优化你的提示词
grok-code-fast-1对速度比主流模型快4倍,成本只有1/10,这意味着你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测试各种复杂想法。
即便你的第一次输出不够理想,也可以尝试加入更多上下文,或者根据失败的结果做微调。
✅ 优化后提示词例子:
上一版没考虑IO密集型进程会阻塞主线程,我们应该用线程循环方式跑它,而不是简单用async库版本。
总体而言,grok-code-fast-1用于智能体式任务,也就是模型需要结合上下文、调用工具、完成多步操作的场景。
而Grok 4更适合用来解决一次性问答或复杂的概念解析。
Grok 4发布会上,马斯克预告未来三个月的路线图,如今终于赶在8月底前兑现了第一个。
接下来,就坐等9月多模态智能体、10月视频生成模型的上线了。